中商情报网讯:通信电缆是信息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铜缆到现代的光缆,其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经济的飞跃。未来随技术需求的不断的提高,光缆将继续扮演绝对主导的角色,并向更高速、更智能、更易部署的方向演进。
通信电缆是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专门用于传输电信号或光信号。通信电缆产业链结构清晰,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供应,中游是各类通信电缆的制造,下游则大范围的应用于通信、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
铜材的导电性好,是通信电缆的核心导体材料。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铜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铜材产量达2350.3万吨,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3%。2025年1-9月,中国铜材产量已达到1857.5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铜材产量将达到2433.3万吨。
中国铜材行业重点公司包括三大类: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巨头,覆盖采矿到加工全流程;以紫金矿业为核心的资源企业,掌控铜矿资源;以及以海亮股份、楚江新材、博威合金为代表的专业化加工龙头,在铜管、铜板带、高性能合金等细致划分领域建立技术优势,一同推动行业向高精度、高性能方向转型。
铝材如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型材、线材和锻件等,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电子、包装等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铝行业深度挖掘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铝材产量达到6783.1万吨,较上年增长7.61%。2025年1-9月,中国铝材产量已达到4976.8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铝材产量将达到7054.4万吨。
中国铝材行业已形成以中国铝业、南山铝业等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巨头,与在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细致划分领域构建了技术壁垒的专业化公司一起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高分子材料最重要的包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它们主要用作电缆的绝缘层、护套和屏蔽层。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近年来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途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1.08万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6.28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7.13万亿元。
中国高分子材料行业已形成一批在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细致划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它们通过技术突破和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国产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受数据流量扩张、基础设施升级及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推动,全球通信电缆行业呈现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球通信电缆行业市场规模由129亿元增加至170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通信电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2亿元。
高速铜缆凭借其极致的成本效益和功耗效率,在短距离高速连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在算力中心及AI计算迅速增加的推动下,全球高速铜缆市场由2020年的4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2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4%。随着AI群集的快速部署,预期多通道800G、1600G(1.6T)、3200G(3.2T)及单通道224G、448G高速铜缆的需求将会上升。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元。
光缆利用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纤)传输光信号。近年来,光纤化趋势显著,“光进铜退”正在所有的领域发生。中国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全国光缆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从内部结构来看,截至2025年9月末,接入网光缆(即连接至千家万户和企业的部分)是绝对主体,占比接近六成(59.9%);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则分别承担着城域和跨区域的数据传输任务,占比分别为38.6%和1.5%。
随着传统通信市场需求的修复,以及智算中心对光纤光缆需求的爆发,未来的几年内光纤光缆行业将回到增长周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光缆产量达26870万芯千米,较上年下降16.71%。2025年1-9月,中国光缆产量达到18434.6万芯千米。
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已形成了一批以亨通集团、中天科技、长飞光纤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它们凭借各自在光纤光网、智能电网、海洋通信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引领着行业发展。这一些企业不仅是国内通信网络建设的核心供应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大范围的应用于全球众多重大工程项目。
从应用来看,传统通信设施(如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基站)依然是需求主力,在2024年占据了下游应用总收入的58.5%。同时,高速通信设施(如AI服务器、算力中心)需求量开始上涨迅速,2024年占到市场占有率的14.8%。新兴应用领域方面,智能汽车(占11.5%)和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占9.0%)正成为逐渐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此外,通信电缆在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和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25.3EFLOPS(FP16),同比增长74.06%。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FP1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超过1000EFLOPS(FP16)。